

支持民營企業 金融機構不斷向實發力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 發布時間:2022-11-14 09:52
- 訪問量:
支持民營企業 金融機構不斷向實發力
【概要描述】 當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在經濟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發力,打出減費讓利、暢通“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增加信用貸款投放、優化審核放貸業務流程等金融支持“組合拳”,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特別是加大對疫情期間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有效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時指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在疫情沖擊下,我國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遭遇發展困境。在市場看來,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回應了民營企業的關切和期盼,可謂提振市場信心的“及時雨”??梢云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指引下,更多金融“活水”將精準流向民營企業,幫助市場主體恢復信心,增強發展動力。
構建長效機制 激活內生動力
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截至2022年9月底,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量超過1.57億,其中,私營企業4740.8萬戶、個體工商戶1.1億戶。這背后,有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有市場主體的不懈努力,也有金融機構的鼎力相助。
2018年民營企業座談會以來,民營企業發展欣欣向榮,生長“土壤”不斷優化。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發展,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設定監管目標,出臺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紓困助企,推動民營企業融資量增價降。
為激活服務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金融機構不斷暢通“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據了解,許多銀行在年初就明確民營企業服務目標,合理提高業務考核權重,適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同時,明確盡職免責認定標準和免責條件,激發基層機構和工作人員服務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
長期以來,缺少抵押物和信用信息不完善是阻礙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根源。為此,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立足企業經營實際,減少對抵押物過度依賴,增加信用貸款投放。同時,優化經營模式,通過數字化轉型,積極開發線上金融產品,提高服務精準度和效率。
“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突破傳統信貸模式,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大大提升了民營企業融資可得性?!惫獯筱y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在銀行新發放的企業類貸款中,有一半以上投向了民營企業。截至9月末,民營企業貸款余額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2.4%。民營企業信用貸款同比增長28.7%,遠高于民營企業貸款平均增速。
民營企業融資難得到了有效緩解,融資成本也在穩步下降?!督鹑跁r報》記者了解到,許多銀行專門為民營企業貸款配置了低成本資金,適當降低貸款利率;針對民營企業接續融資需求,推廣續貸、循環貸等產品,降低企業貸款周轉成本。同時,進一步規范銀行信貸、擔保、登記等環節的收費行為。前三季度,新發放民營企業貸款年化利率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
加大融資支持 提振發展信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方向。對于金融業而言,要緊緊圍繞“兩個毫不動搖”向實處發力,著力緩解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
疫情沖擊之下,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發展信心受到影響,市場預期一度低迷。婁飛鵬表示,一些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開展受到疫情等因素干擾,成本壓力上升、市場需求不足、對未來預期下降,影響了企業增加投資和擴大生產的意愿和能力。
在這一背景下,金融機構要加大支持力度,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近日,在人民銀行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繼續推進并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預計可支持約2500億元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后續可視情況進一步擴容。
“融資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支持工具,幫助民營企業改善融資環境,不僅在短期有助于扭轉民企預期,也能夠在中長期穩定民企信心?!敝刑┳C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表示。
事實上,為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金融政策落地生根,不斷加碼,切實為民營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紅利,而政策的支持也得到了市場的回響。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8.2,與上月持平。反映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信心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和反映市場需求狀況的市場指數均有回升。
不過,要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發展動力,金融機構還需要繼續在破解融資難題上下功夫。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涉及多方面因素。一是在經濟下行和疫情雙重沖擊之下,其自身發展前景不明和信用不足制約其融資能力。二是針對性的創新金融產品還不足,信用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三是金融體系不健全以及金融服務中介機構不發達,不利于相關政策落地。因此,還要從信貸支持、直接融資、增信體系等方面發力,為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創造更適宜的金融環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許多銀行通過推廣預授信、平行作業、簡化年審等方式,提高民營企業信貸審批、放款等環節時效性。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挖掘內外部信息資源,為民營企業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滿足民營企業不斷發展的多樣性、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周茂華表示,考慮到我國金融體系結構和民營企業現狀,金融服務仍需要提升與民營企業發展的適配性,金融機構需要完善內部治理,創新金融產品,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經營與風控效率。
此外,銀保監會表示,下一步,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的金融環境,督促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機制,持續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 發布時間:2022-11-14 09:52
- 訪問量:
當前,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在經濟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
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發力,打出減費讓利、暢通“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增加信用貸款投放、優化審核放貸業務流程等金融支持“組合拳”,強化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特別是加大對疫情期間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有效提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時指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在疫情沖擊下,我國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遭遇發展困境。在市場看來,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兩個毫不動搖”,回應了民營企業的關切和期盼,可謂提振市場信心的“及時雨”??梢云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指引下,更多金融“活水”將精準流向民營企業,幫助市場主體恢復信心,增強發展動力。
構建長效機制 激活內生動力
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截至2022年9月底,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數量超過1.57億,其中,私營企業4740.8萬戶、個體工商戶1.1億戶。這背后,有政策層面的大力支持,有市場主體的不懈努力,也有金融機構的鼎力相助。
2018年民營企業座談會以來,民營企業發展欣欣向榮,生長“土壤”不斷優化。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金融管理部門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發展,對普惠小微企業貸款設定監管目標,出臺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紓困助企,推動民營企業融資量增價降。
為激活服務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金融機構不斷暢通“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據了解,許多銀行在年初就明確民營企業服務目標,合理提高業務考核權重,適當下放信貸審批權限。同時,明確盡職免責認定標準和免責條件,激發基層機構和工作人員服務民營企業的內生動力。
長期以來,缺少抵押物和信用信息不完善是阻礙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根源。為此,越來越多金融機構立足企業經營實際,減少對抵押物過度依賴,增加信用貸款投放。同時,優化經營模式,通過數字化轉型,積極開發線上金融產品,提高服務精準度和效率。
“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模式,突破傳統信貸模式,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大大提升了民營企業融資可得性。”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在銀行新發放的企業類貸款中,有一半以上投向了民營企業。截至9月末,民營企業貸款余額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2.4%。民營企業信用貸款同比增長28.7%,遠高于民營企業貸款平均增速。
民營企業融資難得到了有效緩解,融資成本也在穩步下降?!督鹑跁r報》記者了解到,許多銀行專門為民營企業貸款配置了低成本資金,適當降低貸款利率;針對民營企業接續融資需求,推廣續貸、循環貸等產品,降低企業貸款周轉成本。同時,進一步規范銀行信貸、擔保、登記等環節的收費行為。前三季度,新發放民營企業貸款年化利率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
加大融資支持 提振發展信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民營企業的發展方向。對于金融業而言,要緊緊圍繞“兩個毫不動搖”向實處發力,著力緩解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堵點。
疫情沖擊之下,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發展信心受到影響,市場預期一度低迷。婁飛鵬表示,一些民營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開展受到疫情等因素干擾,成本壓力上升、市場需求不足、對未來預期下降,影響了企業增加投資和擴大生產的意愿和能力。
在這一背景下,金融機構要加大支持力度,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近日,在人民銀行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繼續推進并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預計可支持約2500億元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后續可視情況進一步擴容。
“融資問題長期以來困擾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支持工具,幫助民營企業改善融資環境,不僅在短期有助于扭轉民企預期,也能夠在中長期穩定民企信心。”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表示。
事實上,為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金融政策落地生根,不斷加碼,切實為民營企業帶來真金白銀的紅利,而政策的支持也得到了市場的回響。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8.2,與上月持平。反映中小企業對未來發展信心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和反映市場需求狀況的市場指數均有回升。
不過,要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發展動力,金融機構還需要繼續在破解融資難題上下功夫。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金融時報》記者,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涉及多方面因素。一是在經濟下行和疫情雙重沖擊之下,其自身發展前景不明和信用不足制約其融資能力。二是針對性的創新金融產品還不足,信用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三是金融體系不健全以及金融服務中介機構不發達,不利于相關政策落地。因此,還要從信貸支持、直接融資、增信體系等方面發力,為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創造更適宜的金融環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許多銀行通過推廣預授信、平行作業、簡化年審等方式,提高民營企業信貸審批、放款等環節時效性。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挖掘內外部信息資源,為民營企業開發專屬金融產品,滿足民營企業不斷發展的多樣性、多層次的金融需求。周茂華表示,考慮到我國金融體系結構和民營企業現狀,金融服務仍需要提升與民營企業發展的適配性,金融機構需要完善內部治理,創新金融產品,通過數字技術賦能經營與風控效率。
此外,銀保監會表示,下一步,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的金融環境,督促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完善民營企業金融服務機制,持續提升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質效,激發民營企業活力和創造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版權所有:哈爾濱均信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

本網站支持IPv6
黑ICP備05000618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哈爾濱